從河堤國小開始的海洋革命: 孩子用桌遊學永續,翻轉未來海洋命運
尹遵/高雄報導
為讓孩子從小理解海洋環境的重要性,高雄市河堤國小近日於四年級課程中導入由郭賢忠老師、曾滋玹老師設計的海洋永續桌遊《水池裡面的虱目魚》,以「玩中學」的方式引導學生認識過度捕撈、漁業永續與環境資源之間的關聯。課程現場熱鬧又專注,孩子在遊戲策略與互動中,看見海洋正面臨的真實挑戰。
全球科學研究指出,若過度捕撈情況持續惡化,2048 年後海洋中可能不再有可供捕撈的魚類。面對這項驚人預測,河堤國小希望以更貼近孩子的方式讓議題變得可理解、有感受。桌遊將真實漁業場景轉化為遊戲機制,玩家必須在「買魚給家人」與「保護資源」之間做抉擇,每次行動都會影響魚池狀況與市場變化,讓學生自然地理解「選擇」與「結果」之間的關係。
河堤國小校長杜昌霖表示,永續不是口號,教育要讓孩子願意靠近議題。學校一直努力打造孩子與世界連結的視野,而環境教育尤為重要。現在的孩子是未來海洋的主人,也是未來資源使用的決定者。永續不能只是課本上的名詞,而要變成他們真正感受得到的事情。這次的桌遊課程以孩子最熟悉、最喜歡的方式呈現,讓他們真的看見,如果人類不停地索取,海洋會變成什麼樣子。這款桌遊把嚴肅議題轉成孩子樂於參與的活動,讓他們真正看見海洋的變化,也願意去思考自己能做什麼。
桌遊設計者暨帶領桌遊的曾滋玹老師指出,海洋議題往往離孩子很遠,因此她選擇以遊戲方式拉近距離。當孩子在遊戲裡看見魚越抓越少、魚池快空了,那種震撼比任何講述都還要深刻。她也強調,「喜歡」是行動的起點,希望孩子在愉快的體驗中,自然培養對海洋的關心。
導師劉育君老師在旁觀察,她表示此次課程也融入高雄在地海域事件及常見水產品,讓孩子能連結自身生活環境,重新理解海鮮與海洋資源的關係。透過策略合作與角色扮演,學生不僅學到永續漁業的概念,更學會在選擇前停下來思考:「我這樣做,海洋會變成什麼樣?」透過桌遊,學生不只是理解了「什麼是過度捕撈」,更理解「選擇會改變世界」。
學生李彥廷說:「我覺得這次的海洋桌遊課很好玩,因為我們從中學到很多知識,像是了解到某些魚逐漸滅絕,還有如何避免讓魚滅絕。玩遊戲中又可以動腦還可以學知識,真是太棒了!」學生蔡宥榆則表示:「謝謝老師教導我玩桌遊,透過買賣魚的卡牌來學會什麼魚可以吃,什麼魚不適合吃。今天的遊戲也教了我什麼是食物鏈,什麼是高階層的魚,收穫很大。」
這次的桌遊課程由多個單位及企業共同促成,在國立中山大學管院USR「產學合創‧在地共榮–永續協作平台2.0」支持下,並由「玩轉海洋永續力—海洋永續桌遊設計與推廣」計畫執行。希望透過一次遊戲開始的思考,能在孩子心中埋下關心海洋的種子,讓永續不只是環境議題,更成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未來,這群孩子將帶著對海洋的理解走進生活,從下一餐、下一次購買、下一個念頭開始,他們不只學會玩一款桌遊,也學會了與地球同行的方式,小小的行動終將為海洋帶來真正的改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