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死亡願景可以在台灣落地嗎?

[ 台灣智慧解決方案協會 ]

台灣交通事故死亡人數達到3,085人,飆升至10年來新高。2017年曾有交通部長喊話,要將車禍死亡人數降低15%,顯然,當初設下的目標不但並沒有達到,而且死亡人數屢創新高。

2023天下城市高峰論壇在父親節盛大舉行。「人本城市:顛覆以車為本的城市想像」是論壇的三大主軸之一。「零死亡願景」(Vision Zero)則是,人本城市的核心價值。

瑞典在1995年提出零死亡願景,源自於「希波克拉底誓言」的啟發——如果你是醫生,人的生命掌握在你的手中,你就有義務盡最大的努力挽救他的生命,這就是零傷亡願景的理念。

瑞典交通「零死亡願景」發起人汀威爾認為:負責預防道路交通系統意外的專業人士,不能用他人的生命去換取其他好處,這是「零傷亡願景」背後的基本思想。

只花兩年,瑞典國會於1997通過法案,以合理的預算,用過去被政府忽略的科學方法拯救生命26年後,2022年瑞典交通死亡人數從原本每年約有600人死於交通意外降至227人,「零死亡願景」也走出北歐,成為歐美國家的交通安全共識。2022年,歐盟更宣布將「交通零死亡」訂為2050年目標。

瑞典專家意識到需要改變責任鏈。誰該為交通事故的傷亡負責?他們並不是要找戰犯,而是要找到利害關係人以及推動改變的機制。過去的觀念中,為了預防交通事故與傷亡,需要改變道路使用者的行為和習慣,但這並不能打造出零傷亡的道路交通系統,也無法達到人民的期待。最大的觀念轉變,是從「責怪肇事者」,改為對交通系統設計單位咎責。

汀威爾認為,道路工程師承擔的生命重量,一點也不輸醫護。他甚至借用醫護人員的「希波克拉底誓詞」強調交通系統提供者的責任,「手上握著自己的生命,和手上握有別人的生命,責任截然不同。

美國邁向零死亡(TZD)的願景明確地指出 - "在我們的運輸系統中連一個死亡都是不可接受的。" 交通事故並不是一系列的A1或A2統計數字,而是一個家庭、同學、友人與社會不能承受的傷痛與損失。

美國TZD採用的是聯邦公路管理局已推廣多年的數據導向,跨學科的方法: 針對需要改進的地方,採用有效的對策,並整合應用教育,執法,工程和緊急醫療和創傷服務(“4E”)。將不同的重點領域策略性組合,將是實現TZD願景的必要條件。

美國聯邦交通部的數個相關部門共同建立了一個交通安全的戰略計劃,以專注於一個共同的安全願景 - "在全國的道路上達到零死亡及零重傷"。這個願景正在由聯邦交通部各單位的安全年度績效目標逐漸實現中。

美國聯邦公路管理局所管理的"公路安全改善計劃"是以在美國所有公共道路上,實現顯著減少交通死亡事故和嚴重傷害為目標。該計劃要求每個州制定一個"策略性公路安全計劃"。該州計劃是一個數據導向的多年度計劃,協調全州的安全計劃,提供一個為減少在所有公共道路上的死亡和嚴重受傷而建立的綜合架構。一個"策略性公路安全計劃"確定了該州的重點安全需求,並指導交通建設投資決策策略以及找出最有潛力挽救生命和防止受傷的策略。

此外,聯邦交通部和在公路安全方面發揮積極作用的一些專業組織,一起制定了邁向零死亡的國家策略,總體目標和共同願景,期望透過集體努力,消除在美國道路上的重傷和死亡。

美國國家策略所建立的願景要求公路系統零死亡。負責交通安全的機構和專業人員擁護這個願景,並同意在其管轄範圍內先建立一個中期目標而努力。這些利益相關者不斷擴大自己的努力以改善公路安全,並致力於做更多的事情,採用新的方法,材料和技術,以更快達到安全目標。

在傷痛一位青春年華的學生或是一位年邁的母親因交通事故而喪生時,會發現在每次交通事故發生後悲通一下,大家抒發一下不滿加上一些觀察與建議,可能幇不上大忙。交通安全是個跨領域的工作,必須要提高到國家層級,進行一個全台的交通安全策略規劃,從建立願景以及相關標的,到實施策略與方案,與評估指標的訂定等,並要求全國交通建設與之掛勾。

我們應該討論是否要跟進,從1997年瑞典的交通“零死亡"願景開始,世界各地越來越多的國家和城市都採取了交通“零死亡"的願景。

美國前交通運輸部長安東尼·福克斯說:  "邁向零死亡的願景,提供了我們一個總體目標和共同願景,集中所有利益關係人的努力,一起實現共同目標,以期消除道路上的傷害和死亡。美國交通運輸部承諾將盡所能,通過積極使用所有可供使用的工具 - 研究新的安全系統和技術,推廣並教育公眾,投資基礎設施,與所有的政府合作夥伴協同合作,支持強有力的法律,並使用數據導向的方法,提高交通安全。"

美國聯邦公路管理局認為,每一個單一的死亡都是一個悲劇,他們不能接受每天有近90人因交通事故而死亡。美國車輛數全球最多,車禍死亡率每年約萬分之一點九五。可是臺灣的車禍死亡率平均卻高達萬分之三點五六。 

美國那麼大個國家,擁有全球數量最多的機動車輛,車禍死亡率只有台灣的一半,他們卻能夠傾全國之力,制定國家戰略與願景,邁向交通零死亡。

台灣的交通部長,六都及各縣市交通局處長應該即刻採取行動,告訴你()們所管轄的民眾,"我們不再容忍,任何一個因車禍而造成的悲劇,我們要帶領台灣的交通,邁向零死亡!" 

達到零死亡將是困難的,需要一定的時間,將需要我們所有人非常的努力,但它是我們唯一可以接受的共同願景。目前在台灣交通事故離零死亡還有很大的一段距離,但我們知道,通過共同的努力,我們將看到有那麼一天,我們的道路,人行道和自行車道,將無人死亡!

有關交通零死亡願景計劃,世界上許多城市或國家都已有類似的政策、目標或行動計劃。

參考國際成功經驗,台灣應該慎重考慮進行一個以零死亡為願景的交通安全策略規劃,積極使用所有可供使用的工具 - 研究新的安全系統和技術,推廣並教育公眾,投資基礎設施,與所有的政府合作夥伴協同合作,支持強有力的法律,並使用數據導向的方法,提高交通安全。

身為台北市的交通顧問,我向市長發出挑戰,請正式宣布台北市是台灣甚至亞洲的第一個把交通零死亡願景列為市政建設的長期重點政策的城市!並建立一個交通零死亡願景辦公室,統整各局處的資源,系統性的向交通事故死亡挑戰!

我們不想再看見,有人需要承擔酒駕或是任何交通事故奪走親人的痛苦!